运动时间关系到降糖效果?医生提醒:糖尿病患者在这几个时间运动
王芳站在体重秤上,看着显示屏上的数字,不禁皱起了眉头。作为一名52岁的糖尿病患者,她已经坚持运动一个月了,可血糖和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。
她开始怀疑,是不是自己的运动方式出了问题?就在这时,她想起了上周在社区医院遇到的张医生说过的话:"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确实很重要,但运动的时间同样关键。"这句话在王芳脑海中萦绕,她决定深入了解这个问题。
王芳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,五年前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。从那时起,她就开始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,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进行运动。
每天下班后,她都会在小区里快走半小时。可是最近的检查结果显示,她的血糖控制效果并不理想。
带着疑问,王芳再次来到社区医院找到了张医生。张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内分泌科专家,他耐心地向王芳解释了运动时间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。
张医生指出,根据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》,运动确实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是,运动的时间选择会直接影响到降糖的效果。他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时间段进行运动:
1. 餐后1-2小时:这个时间段进行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。餐后血糖升高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问题,适度运动可以加速葡萄糖的利用,降低血糖水平。
2. 早晨空腹时:晨练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,有利于全天的血糖控制。不过,张医生提醒,空腹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,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。
3. 睡前1-2小时:这个时间段运动可以改善夜间血糖控制,减少清晨高血糖的发生。
听完张医生的解释,王芳恍然大悟。原来她一直在下班后运动,那时距离晚餐时间太近,可能影响了运动的降糖效果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,张医生向王芳介绍了一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。这项研究发表在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》上,结果显示餐后1小时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。
王芳的邻居李大爷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,他是退休的公交车司机。听说王芳在调整运动时间,李大爷也来咨询张医生的意见。张医生告诉他,除了运动时间,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很重要。他建议李大爷可以尝试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的方式。
张医生解释道,根据《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(2021版)》,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,而抗阻运动如哑铃举重则有助于增加肌肉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。两种运动结合,可以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。
王芳的同事小陈,一位年轻的体育老师,听说这件事后也产生了兴趣。虽然他没有糖尿病,但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,所以他也想了解如何通过运动预防糖尿病。
张医生告诉他,预防同样重要,建议他保持规律运动习惯,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。
在张医生的建议下,王芳开始调整自己的运动时间。她选择在早晨起床后和晚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。同时,她还在周末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太极拳班,既锻炼了身体,又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三个月后,王芳惊喜地发现,自己的血糖控制明显改善了,体重也轻了几斤。她的皮肤变得红润,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。看到这样的变化,王芳的家人都非常高兴,纷纷表示要和她一起运动。。
这个小小的变化,不仅改善了王芳的身体状况,也带动了整个社区的健康意识。人们开始意识到,科学的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活动,还需要考虑时间、强度等多方面因素。
编辑:陈方
一审:李慧
二审:汤世明
三审:王超